国家优秀教研成果资源展示服务平台

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9 12:36:36

摘要: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相对完善,然而在少数民族贫困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人口大省,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社会的资助更多的考虑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民族地域,忽视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增多的现状,忽略了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特殊性,导致了资助的不平衡,不完善。何况四川这样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政策更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政策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校级课题(辅导员专项)“四川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2014FDY16)的阶段性成果。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unding policy in Sichuan
 
Abstract】: The College funding system is relatively perfect at present,however,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oor minority students , there is not a relatively well-funded system.Sichuan is a big province of multi-ethnic population, Minority Poor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Our State and society funding , more consideration school level, educational level, ethnic minority areas, ignoring the status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generally increased, ignoring the poor students of minority specificity, leading to an imbalance and imperfect about funding system.Moreover, such a multi-ethnic province of Sichuan,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unding system about the  poor minority students .
Key words】:Sichu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inority students,Funding policy
 
本文主要探讨四川高校的普通本专科的资助情况并分为四个层次:1、公办本科;2、公办专科(高职);3、民办本科(独立学院);4、民办专科(高职)。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体系根据高校的办学层次、体制、水平以及区域给予适当的倾斜。教育部曾在(教财[2012]3号)文件中指示:“各地在分配资助性经费时,要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的高校适当倾斜;在分配奖励性经费时,要向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适当倾斜。”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办学水平较高的985、211高校获得奖励的名额相对较多,而民族地区或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地区高校获得资助名额相对更多。除了国家的资助外,社会资金的流向也更多的倾斜办学水平较高以及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
国家贫困资助政策,如表1
资助项目 资金来源 金额 名额 特殊要求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 5000元/人 3% 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国家助学金 国家 3000元/人 20%  在分配名额时,对民族院校等高校予以适当倾斜。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 学费和生活费 视具体情况而定 经济困难学生。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国家 学费和生活费 视具体情况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多补助生活费。
新生入学资助 国家 500-1000元/人 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西部地区高校困难学生。
  通过表1分析可知,国家资助体系是全面针对高校所有贫困生,并未把少数民族贫困生作为特殊照顾对象,只是在助学金政策上宏观的针对民族院校倾斜。具体各高校的资助体系中公办本科 ,如表2
学校 办学层次 资助项目 来源 金额 名额 特殊要求
四川大学 985、211 新兴铸管奖学金 企业 5000元/人 11人 水利学院相关专业在校全日制品学兼优大四本科生。同等条件下,贫困生优先。
    台湾隆福行助学奖学金 企业 15元/人 18人 全校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主的品学兼优贫困生
    圣华曦奖学金 企业 8000元/人 16人 化工学院的优秀学生
    东京三菱银行奖学金 企业 4200元/人 20人 大二以上的优秀学生
    E+H奖(助) 企业 5000元/人 10人 成绩特别优秀的自动化学院学生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 新疆自治区政府 1500元/人 视具体情况定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广州助学金 广州政府 2000元/人 10-15人 四川少数民族贫困生
    “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助)学金 社会事业单位 3000元/人 40人 四川新疆籍的少数民族贫困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本科 春燕助学基金 企业 100—200元 5—10人 孤儿、优抚对象子女、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考虑
    蓝剑助学基金 企业 500元 40人 在校四川籍贫困生儿、优抚对象子女、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考虑
    呈祥助学基金 企业 500元 40人 孤儿、优抚对象子女、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考虑
    特困生学费减免 政府 一年学费 特困生 学生来自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广州助学基金 政府 2000元/人 10-15人 四川少数民族贫困生
西昌学院 普通本科(民族地区)
 
加拿大福慧基金会 个人 20万元 100人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兼顾新生及少数民族学生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 社会 2500元/人 10人 大二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同时适当选拔少数民族学生
    广州助学基金 广州人民政府 2000元/人 10-15人 四川少数民族贫困生
    “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助)学金 社会事业单位 3000元/人 40人 四川新疆籍的少数民族贫困生
 
   通过表2可知,四川大学作为办学水平高的高校,奖助学金种类繁多,奖金相对高,覆盖率高。其来自社会提供的专项奖助学金也多包括“香港思源奖助学金” ,“唐立新优秀学生奖学金”,“唐立新奖、助学金”,“千金药业奖学金”,“村田奖助学金”,“黄乾亨助学金”,“永庄十佳大学生奖学金”,“刘永龄奖助学金”,“和氏璧化工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俊尔奖学金”,“敏通”奖学金,“沃尔玛助学金”等,可谓不胜枚举。然而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助学金相对少。另外,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有“成信助学基金”、“栋梁工程基金”、“爱心一家人”、“思华助学金”等资助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对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的优先考虑,但是相对四川大学而言,他的社会企业的助学基金不仅项目较少且金额较少,覆盖率也相对较少。相对四川民族地区的院校,如位于彝族聚居区的西昌学院有彝族语言文化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同等的国家助学项目。另外,社会和个人奖助学金在资助的时候都适当考虑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但是从社会资助情况来看,项目总的较少,金额比成都信息学院更多一点。就办学水平较高的四川大学而言,它的资助覆盖率还不是很全面。
   尽管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较难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社会、国家以及政府的努力,在一个办学水平高的院校内少数民族贫困生较能够获得相对全面的资助。值得指出的是,社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比较少,更多的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如“国家助学金”,“广州助学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等。社会资助名额较少,但是金额约4000元左右。国家资助名额相对较多,金额2000左右。
再来看下公办专科学校,如表3
学校 办学层次 资助项目 来源 金额 名额 特殊要求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高职专科 广州助学基金 广州政府 2000元/人 10-15人 四川少数民族贫困生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公办高职专科 国家助学金 国家 3000元/人 20% 困难和特别困难的申请条件之一为:自老、少、边、穷地区农村。
 
    广州助学基金 广州政府 2000元/人 10-15人 四川少数民族贫困生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除有国家规定的资助项目之外,宜宾市慈善总会、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宜宾翠屏农村商业银行等企事业单位也设立了奖助学金。另外,学校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没有规定要关照少数民族贫困生。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除了国家的资助项目之外,其他的助学项目少。学校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优先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
另外还有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公办专科院校针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少,社会资助项目也少,覆盖率低。经过分析可知,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因办学水平的高低获得社会资助有一定差异。公立学校因办学水平的差异,获得社会资助项目有着较大差异。
  具体民办本科包括独立学院资助体系,如表4
学校 办学层次 资助项目 来源 金额 名额 特殊要求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独立本科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 5000元 3% 少数民族地区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优先申请。
    国家助学金 国家 3000元 20% 少数民族地区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优先申请。
    “张桂芳助学金
 
社会 6000元 4‰ 少数民族地区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优先申请。
   锦江学院的贫困生资助都在申请条件中适当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学生,而其社会资助“张桂芳”助学金也是来源于四川大学董事会,可见,社会资助来源较少。另外,四川大学文理学院也是作为独立学院除了基本的国家资助系统,其在新生学费减免的申请过程中也特别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学生。除此外社会资助未优先考虑少数民族贫困生。独立学院学费本就高昂,对少数民族贫困生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压力。
 具体民办专科如何,如表5.
学校 办学层次 资助项目 来源 金额 名额 特殊要求
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民办高职专科 国家助学金 国家 3000元 20% 评选过程中考虑四省藏区,四川三州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高职专科 圆梦助学基金 社会 学费减免 100人 学费减免的资助对象为一志愿报考我院、高考分数高出当年省控线100分的在校困难学生
   显然,民办专科学校获得的社会资助更少,其中国际标榜学院的国家助学金评选考虑到了少数民族学生。四川托普信息职业学院没有考虑在内,其社会资助“圆梦助学基金”也是带有功利性的奖励学习成绩好的且第一志愿报考的贫困生。
   通过以上表一至表五的分析可知,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系统,但是覆盖率相对不高,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贫困生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并没有特殊的优先关照。不管是哪类办学层次和办学体制的高校都是以国家资助系统为高校基础并扩充。其中985和211公办本科学校的资助名额相对更多以及社会资源的渠道更广,覆盖率更加全面,因而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覆盖面相对广些。而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资助相对少些,在资助政策部分院校优先关照少数民族学生,但是资助比例非常少。当然,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虽有一定倾斜,但来自社会的资助则比较少。民办本科、专科院校实际的社会资助系统还不是很完善,而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获得资助则更少。
  再来看下少数民族学生所占高校学生的比重,如表6
在校学生
年份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总数 25476999 24680726 23913155
 
少数民族 1992383 1844503 1779591
占比例(%) 7.82 7.47 7.44
    通过此表可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益增多,而四川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密集的地域,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国家的资助系统中却没有考虑到这一情况,因而四川的高校资助政策应该更多的关照少数民族学生。另外,根据实地问卷调查,来自川内60所高校的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的有 46 所,其中11所高校学校明文规定倾斜考虑少数民族学生,14所学校是一视同仁。60名辅导员中19名辅导员认为应该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并给予适当倾斜。他们大多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应该给予适当的倾斜,必要时实行不同的资助政策。国家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时候,都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因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水平不同于汉族学生,在获得资助的时候很容易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其中13名辅导员认为应该一视同仁的对待少数民族贫困生和汉族贫困生。他们认为国家有了一些优惠政策,不应该造成不平等或者差异化。其中5名辅导员认为视情况而定,因为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少,或许可以在少民族学生较多的情况下适当给予政策倾斜。还有13名辅导员对此持中立意见。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绝大数学校在评选困难学生时都考虑到了少数民族学生,但是只有11所学校在学校文件中指出优先考虑少数学生,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贫困资助政策也较少。另外,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应该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当然另外根据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在校人数具体来定。
    综上分析,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而大多居住在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偏低的文化素质和经济能力决定了他们和汉族学生的差异,因而在资助体系中应该给予明确的优惠和倾斜。必须注意的是来自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倾斜。
 
 
参考文献:
著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谭敏.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基于家庭背景的分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
论文:
[1]刘畅.高校助困育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D].中南大学, 2012
[2]陈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05(06)
[3]任力.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造血型”学生资助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6(04)
[4]陈文昆.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伦理资助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9(04)
[5]孙丽娟、叶召文.高校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 2013(02)